
NEWS 新聞動態
奧凱川龍以“共同目標,雙向溝通,求同存異,理解包容"為合作理念,秉持“快速響應,專業服務、用戶滿意、真誠合作"的營銷理念。
“清遠‘花稻花’無人農場水稻直播,現在開始!”隨著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羅錫文一聲令下,技術人員正式啟動軟件程序,一輛無人駕駛水稻直播機按照預設程序和路線,在田里開始水稻播種、并能實現自動轉彎避障,很快一大片田里就播上了“19香”絲苗米的種子。
近日,廣東省清遠市攜手華南農業大學試點建立的 “花稻花”無人農場直播演示現場會在清城區東城街道江埗村舉行。未來該試點將依托引進的一批如無人拖拉機、無人點播機、無人收割機等設備,能在人不進入農場的情況下,自動完成耕、種、管、收無人化作業,努力破解“誰來種地”“怎么種好地”的難題。
為何要搞“無人農場”?羅錫文說,其在多地啟動無人農場建設,包括水稻、玉米、花生等多個農業品種,初衷是解決誰來種地的問題。“不少農村地區都面臨這樣一個問題,留在村中的勞動力逐漸走向老齡化,現在他們還能耕作,十年后還種得動嗎?”他說,“因此,未來的農業發展,用機器帶動人、代替人力很有必要,希望繼續加大力度推廣。”
科技成果如何落地?“無人農場不等于不需要人,而是意味著需要更高技術、更高素質的人才。”羅錫文說,無人農場已經在全國各地陸續試點推廣,不是用來“做表演的”,而是要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技術,教會農民運作。依托當地龍頭企業、種植大戶、合作社等,培養一批技術人才,實現科技成果本地化。
“無人農場能有效提高作業質量,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土地和肥料農藥的利用率,實現全天不間斷作業。”羅錫文院士介紹,除了能解決誰來種地的問題,無人化種植在北斗定位信號和計算機控制下,一個小時能收割播種20畝地,比人開機械還要快;此外,由于種植更加精準科學,在去年的試點種植中,增產比例高達10%,“這130畝今年只是試點,明年要在這個基礎上推廣擴大規模,實現耕地代耕代管,解決部分耕地撂荒問題。”
“花稻花”無人農場項目將根據季節和品種的特性采用“花稻花”輪作模式,即第一造3月至7月種植蓮花蓮子和早熟蓮花蓮藕,依托荷葉荷花景色發展鄉村旅游,并收獲藕尖、蓮子、魚蝦等農產品;第二造7月至12月種植功能水稻鉬大米,結合稻田養魚、養蝦模式,形成生態立體農業;第三造12月至來年3月冬種油菜花項目,結合旅游項目打造嘗油菜苔觀油菜花品牌。項目的實施,將實現在相同的土地上三造輪作、水旱結合的循環立體種養,從原來的一造到現在的三造,且產生的價值和農民的收入比原來傳統種植更高。
清遠市副市長雷玉春表示,清遠在江埗村打造首個無人農場示范基地,逐步推進無人農場生產方式的中試、熟化及推廣,在試點和探索中逐步擴大示范面積,從而形成適宜清遠乃至廣東水稻生產的無人農場成套技術及裝備技術體系,在清遠水稻種植區推廣應用。我市將借助羅錫文院士及其團隊的技術支撐積極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努力打造可在全國全省推廣的“清遠模式”。同時,結合省職教城人才培養方向,將試驗田打造成集試驗、推廣、學生實訓為一體的基地,助推我市鄉村振興不斷取得新成效。
文章來源:中國農機化導報
Copyright?四川奧凱川龍農產品干燥設備制造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成都 蜀ICP備16014539號-1